从当下的科技现实到未来的科幻想象还有多远的距离?下一次科技革命是否已经到来?倘若我们行往更遥远的宇宙,未来生活又将如何展开?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科幻的思考,2023中国科幻大会科幻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展拉开帷幕,展览将于5月29日至6月4日期间在石景山首钢园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一层展厅展出。此次展览将围绕科幻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重点展示支撑科幻产业的新技术,结合著名科幻IP的内容概念、实体道具与装置,展示一批科幻新技术新产品。
本次展览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由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承办,北京中关村通力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星之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为展览执行单位。
作为2023中国科幻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览将围绕科幻产业发展特别是科幻产业联合体的最新成就,以“飞向科幻未来”为展览主题,结合支撑科幻产业的新技术,融合部分航天先进技术内容,以及著名科幻IP的内容概念、实体道具与装置,通过“元宇数流-交感穿梭-智元空域-漫步未来”四个核心板块,展示一批科幻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主要面向社会公众,致力于激发公众想象力,带领观众“立足大地,仰望星空,以科幻想象力触达未来”,畅想未来生活,打造具有未来科技感,互动体验性强的科幻展览;同时也积极面向科幻产业,促进科技企业之间的对接交流。
本次展览,50余家科幻领域企业的新技术展示、20余个科幻IP氛围道具装置和互动装置部署,共计80余项展项展出。展览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其中室内展厅1100m²,以科幻思维贯穿始终,将脑洞想象、前沿科技、未来图景、未达秘境紧密融合,打造具有未来科技感,互动体验性强的超时空、超次元、超体验科幻展览。室外展区1200㎡,设置了4个立体艺术雕塑,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线上观看虚实结合的视觉效果。
本次展览围绕三条主线,即技术线、产品线、故事线,主要面向观众,打造一场沉浸体验的科技科幻展,致力于激发公众想象力,畅想未来生活,打造具有未来科技感、互动体验性强的科幻展览。同时面向科幻企业,为科幻企业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其中,15家科幻产业上下游企业协作展出6个联合展项,联袂展陈,涵盖数字人制作、虚拟拍摄、数字旅游等科幻产业相关技术及产品,为科幻产业提供成熟的产业样板,促进科幻产业蓬勃发展,助力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五大板块谱写科幻未来新篇章
在“飞向科幻未来”主题下,本次展览将科幻思维贯穿始终,旨在探讨科学、科幻与未来的关系,展开一次在时间、空间、感知与存在等多重维度中不断延伸的未来体验之旅。在展览“序厅”,多重次元冲破现实在此交汇,科幻意识开始觉醒,通过“元宇数流”完成个体元宇宙知识理论的搭建与人工智能建脑的过程,经由元宇宙入口通往未来宇宙,在“交感穿梭”中经历近未来社会生活一隅,在“智元空域”继续人类对于宇宙的求索,最终于地球引力之外的异星表面“漫步未来”,在不断浸入的过程中完成真实与虚拟的映射、转化与跃迁,于当下感受存在,于幻想中飞向未来。
序厅:虚实结合营造浓厚科幻氛围
展览序厅包括室外和室内两个区域。室外设置AR虚拟空间联动的艺术发光装置,以及大楼搭载的增强现实等虚实结合的场景。室内通过国产自研的空间音频技术和3D显示技术,展映2022年获奖科幻短视频作品。观众在虚实结合的应用场景下,逐渐步入充满科幻感的未来世界中。
作为中国科幻大会数字人IP“幻幻”将化身导游,在展览的入口处,为游客讲解展览的亮点,带领游客进入科幻未来。展览期间,“幻幻”数字藏品也将于太一数艺平台上铸造发行。
第一篇章:元宇数流——步入科幻未来世界
在“元宇数流”板块中,观众可以看到国内多家公司带来的区块链、芯片制造、云计算、渲染引擎等前沿技术及应用。包括西克魔迩公司高精度5G智能时频芯片与通信设备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已应用于北斗导航、5G通信、能源互联网、大型金融交易中心、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中心等领域,其自有的守时和授时系统,可提升时钟守时和授时能力,具有硬件设计与软件深度定制开发能力,产品及解决方案实现全行业覆盖;昆仑芯科技打造的高性能的通用AI芯片,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经历过互联网大规模核心算法考验的云端AI芯片。摩尔线程公司全功能GPU芯片内置现代图形渲染、智能多媒体、AI计算加速、物理仿真及科学计算四大引擎,具备先进现代GPU架构、广泛的平台通用性和全栈计算能力。
第二篇章:交感穿梭——化身光影遨游未来
“交感穿梭”展区展现未来车站的场景,巨大的磁悬浮列车头停靠在车站内,集中展示了包括超导磁悬浮、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空间音频、数字人等技术在内的前沿技术。在这座未来车站中,“旅客们”可以通过优奈柯恩等企业的VR/AR终端显示,感受交互体验,在虚实相生的世界里获取信息。显示设备通过空间计算技术,基于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的智能算法,基于摄像头、通过AI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对人手的高精度、低延迟识别和追踪,可以精准追踪使用者运动轨迹,并结合自主研发23点自然手势交互,观众可以在这里体验弹奏虚拟钢琴。同时,这里还展陈了蚁视科技的85度超大视场角AR/VR两用智能眼镜,由北京智谱华章和凌云光共同开发的手语数字人将为听觉障碍的旅人带来指引。
除了视觉的体验,由棉捷网络开发的智能坐垫,更为未来旅行提升了舒适度;瞰瞰智域的智能座舱,重新定义了未来出行;全景声科技打造的全景声耳机,让在外旅行的人随时随地享受听觉盛宴……这座链接现在与未来的车站,将会带领观展人员进入未来空间。
第三篇章:智元空域——展现未来生活图景
人工智能、全息显示、脑机交互……在未来生活中这些技术将应用在人类生活的各个场景中,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智元空域”展厅打造未来空间站场景,在这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人类的伙伴、全息显示是人类与飞船交互的接口、脑机交互是人类与万物互动的新方式······
在诸多技术展项中,可以看到中显全息利用光波导矩阵光场技术打造的空间站全息操作台;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的“天蛛”大科学装置,展示空间安全攻防演练相关场景,是本次展品中最具有科幻色彩的大科学装置之一;淳中科技带来的音视频控制系统组成了空间站的“中枢神经”;此外,次世文化和知觉之门共同带来的人工智能助手,为观众介绍展项信息,讲述着人类和宇宙的故事。
第四篇章:漫步未来——未来人类的地外生活
“漫步未来”展厅融合了科幻元素,模拟了人类在地外行星建设基地,并发展人类文明的场景。该展区将未来科幻场景、真人互动拍摄和动画形象动作捕捉巧妙融合,展现了更加逼真的科幻场景。
在展厅内,面向影视拍摄创作,萨摩虚幻、新奥特、利亚德光电和利亚德演艺4家科幻企业带来的联合展项,采用超高清三维渲染引擎,结合三维缝合、动作捕捉、前景植入技术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全景仿真空间,满足科幻作品中真实与虚拟合成的拍摄需求。
人类文明也通过技术得到延续,新维畅想带来的微痕修护技术通过数字建模,对文物进行了修复,还原文物古迹最原本的样貌;中青旅带来的数字旅游,通过虚拟现实技术,1:1还原了地球上的名胜古迹,将建筑美学、人文旅游与虚拟现实深度结合,在地外宇宙空间建立起人类文明的地标。
北京工业大学和奥美东方联手打造的基于数字孪生的火星探测沉浸式体验系统,以火星探测为应用对象,形成面向复杂多工况的数字孪生火星车建模技术,设计火星探测沉浸式体验装置,观众可以戴上VR眼镜,坐进模拟座舱,沉浸式体验火星探测。
除此之外,还有智能座舱、绿幕虚拟拍摄等展项,为游客模拟异星探索的场景。流浪地球、独行月球等影片的实物道具也将融入场景,共同构建真实而富有沉浸感的展陈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