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未来感十足的《阿凡达》拍摄现场
本文绝无剧透,只谈技术与幕后,请放心食用。
毫无疑问,所有人都在期待12月16日上映的《阿凡达2:水之道》,一如期待新年。沉寂的影院期待人群,沮丧的时代期待翻篇,技术的瓶颈期待被打破,商人与看客纷纷摩拳擦掌,都在期待一场商业与讨论价值全都拉满的“辞旧迎新”。随着象征着人类电影工业顶峰水平的《阿凡达2》终于上线,史无前例的3.5亿美金投资也同样期待着超20亿美金的预期票房才能“勉强回本”。
如此背负了太多期待,《阿凡达2:水之道》自觉无法交差而一拖再拖。起初在《阿凡达》成为影史票房最高的影片后,这部续作本应在2014年就上线,可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导演卡梅隆是个艺术狂人,这个为了拍摄深海纪录片而成为全球第三位潜入马里亚纳海沟的人类表示:可不可以再等等,给我一个机会, 我只想做个好电影。

《阿凡达》与续作的画面在同框对比之下差异明显,续作达到了质感的飞跃。
可叹电影制作技术的革新速度远远未及卡梅隆意欲连番颠覆整个行业的勃勃野心,如果目前的动捕技术达不到他的设想,他就自己创造新的技术。一场科技创新者与行业引领者间的此情可待一来二去就让《阿凡达2:水之道》的正式上线距2009年公映的前作相差了长达十三年。掐指一算,小编也可谓是等了半辈子,因此只为先睹为快,小编就在一众“电影发烧友”的咳嗽声中观赏了超前点映IMAX场《阿凡达2》。
《阿凡达2:水之道》中73岁《异形》系列女星西格妮·韦弗通过面部表演捕饰演的少女。
此番尝试亦为未来演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或许演技将不再受限于演员自身的条件限制,从此无谓性别体型与年龄,让影视更趋于向一个属于演技派的时代发展
遭受了N95口罩和3D眼镜长达三个半小时的双重折磨,要特效有特效,要剧情还是有特效的《阿凡达2:水之道》尚且算是值回高票价。潘多拉星球的场景与生物表现相较于首部,可谓是每一帧都能溢出黄金,通过砸钱更多实现精雕细琢,摆脱了部分场景的廉价塑料感,愈发逼近真实,仿佛剧组就是找了个风景秀丽的外星景区实拍一样,让人时常会忘记电影票的200块到底去了哪里,把这样一部科幻巨制看作沉浸式动保纪录片。

《阿凡达2:水之道》中开放的新地图:水族纳美人美轮美奂的世界
2009年的《阿凡达》无疑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作为首部上线中国荧幕的3D电影惊艳了每个曾经现场观看的地球人,影片60%的时长通过全新的动作捕捉系统拍摄与渲染。《阿凡达》总计花费了1.5亿个小时来计算,由三万台电脑日夜运转,因此产生的热气甚至局部改变了惠灵顿地区的气温。很快这家接连参与《魔戒》、《阿凡达》、《金刚》的新西兰Weta工作室就名声大噪,将这样的顶级动作捕捉系统应用到了更多如《阿丽塔》、《银河护卫队》、《头号玩家》、《长城》这样以CG角色为主的作品之中,甚至还为《流浪地球》设计了太空服。
《阿凡达》惊艳世界时所承诺的“重新定义电影”, 卡梅隆确实做到了——在此之后的几年间,电影工业正式进入3D时代。一时间国内也有颇多项目砸入大笔预算尝试此道,最终只呈现出了一些“只有字幕看起来立体”的立体电影,风潮之下,也不乏有如《龙门飞甲》这样的国产真3D佳作。
《阿凡达》原生3D素材拍摄的关窍是通过架设摄像机实现的。同时架设两台摄影机分别拍摄左右眼画面,一台是水平安装,一台是垂直安装,通过一个分光镜进行同时拍摄。两台摄像机创新地可以联动,以模仿人眼调整对距离的感知与焦点的变化。

《阿凡达》中用于拍摄3D素材的摄影机;左右眼摄像机画面对比
只要在这套3D摄影机的镜头上也放置反光标记,摄影机的移动就也会被动作捕捉系统所记录,这样一来,通过监视器,就可以将真人表演的内容与CG结合起来,简单来说,就是AR技术增强现实在电影工业中的实践。传统特效拍摄都是首先拍摄绿幕下的演员,然后再通过动画师将演员抠像与数字制作的场景匹配,而《阿凡达》所采用的拍摄系统则给予了电影主创们更为精确的参考点——可以拍摄时随时切换镜头,并确定需要与真人表演所匹配的CG制作的时间,这都使《阿凡达》的镜头衔接更加流畅,基本没有拼接感。

《阿凡达2:水之道》中多名演员表演与CG场景的融合成果
而对于通过动作捕捉实现CG人物的塑造,《阿凡达》共采用到了三种拍摄系统,动作表演捕捉系统(CG Performance Capture),真人表演(Live action),以及将两者结合的画面(Hybrid Shooting)。基本的动捕原理是由演员穿着带有标记的服装,将红外光反射到固定的摄影机上,动画师可以通过这些反射的数据点来创造数字角色。《阿凡达》就是在这样一个名为“The Volume”的动捕摄影棚中拍摄的。虚拟摄像机“摇摆机(Swing Camera)”是一个可以向任何方向拍摄的摄影机,作用是将演员渲染成他们最终的CG形象,并进行实时的环境渲染。卡梅隆称:“虚拟摄像机使我能够像指导真人表演一样,指导计算机去生成场景,因为我可以看到演员们实时表演的效果,可以移动摄像机去适应他们的表演”。

《阿凡达》动捕拍摄现场与虚拟摄像机中实时渲染的画面对比
《阿凡达》使用了创新的面部捕捉头戴设备(Facial Capture Head Rig)。这个头戴装置的核心是一个离演员面部只有几英寸距离的微缩高清摄像头。它能用广角镜头记录下演员面部最微妙的表情变化,将演员95%的面部动作传送给计算机里的虚拟角色,使得最后由电脑生成的CG角色可以复制真人演员的情感表达,为虚拟的形象注入人类的情感,就像是“阿凡达”本身的概念一样,是一种注入灵魂的奇妙科技。

《阿凡达》动捕拍摄现场与虚拟摄像机中实时渲染的画面对比
《阿凡达2:水之道》如前作为电影工业献上3D与动作捕捉的发明一样,卡梅隆再一次拓展了动作捕捉技术上人类所能触碰的边界。众所周知,“水”这样被人们熟知的透明介质,最是影视与动画制作的试金石。就在今年,网飞推出的《爱,死亡,机器人》第三季中《吉巴罗》与《糟糕之旅》中足能以假乱真的“水体”运动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热烈讨论,而同样网飞出品的《JOJO 的奇妙冒险石之海篇》终章之战世界覆灭却严重经费不足的水面也让全球替身使者们大失所望。

《爱死机》第三季中《吉巴罗》中令人惊喜的水体特效

《JOJO的奇妙冒险石之海篇》中令人失望的水体特效
为了潘多拉星球上海洋同样令人惊喜,极致还原海底的水流动态,卡梅隆再次科技含量超标,与发明家Pawel Achtel一同发明了全新一代的水下3D摄影机——Deep x 3D。其3D拍摄原理与《阿凡达》前作所使用的Fusion3D一致,是由两台摄影机与一个分光镜组成,镜头则替换成了可以在水下机器外壳外获得更高清晰度的Nikonos潜水镜头,去除了镜头外壳就避免了畸变,也不会由于色差、图像平面曲率和由光学外壳产生像散,使6K传感器的清晰度提高了10倍以上。这也是唯一一个提供超高清质量的水下3D系统。

《阿凡达2:水之道》的故事发生在区别于前作丛林部落的水族部落中,剧组专门搭建了一个容积90万加仑的水箱,由演员不带任何呼吸设备,潜水闭气完成动作表演捕捉。卡梅隆本可以选择模仿运动员练就跳水动作一样,在陆地上吊威亚模仿游泳姿势来完成拍摄,但卡梅隆对极致真实的追求,使水下动捕成为一项生理考验。又因为演员倘若在水下呼出气泡,会严重影响画面美感,所以水下动作捕捉拍摄期间演员都绝不可以呼吸。由此流出了许多诸如饰演水族祭司的凯特·温斯莱特可以单次闭气超过7分钟的新闻,众人直呼果然Rose还是在和卡梅隆合作的《泰坦尼克号》里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导演卡梅隆与演员在水箱中拍摄《阿凡达2:水之道
《阿凡达2:水之道》剧组为了解决光在水面的反射标记点而产生的虚假标记带来的混淆,扰乱水下动作捕捉,剧组在水箱水面上覆盖了整整一层的白色塑料球,在彻底消除水面反射的同时又允许照明通过
导演卡梅隆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师,至今仍是科幻电影界的科技风向标与定海神针。或许再过半辈子,我们回首再度审视《阿凡达》系列影片,会发现这是一部电影人与发明家携手不断拉近虚拟与现实之间距离的编年史,也是一部艺术介质升级带来的脑中想象得以跃然纸上的成就史,更是导演这样的影人每一步都踩在人类所能抵达的边界之外的发展史。而我们手握一张独一无二的电影票,在卡梅隆为我们呈现的同一个视角下,见证了这一切,见证了人类幻想中与一个外星球文明灵魂交流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