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追求的是将自己改造成无懈可击的机器,而机器追求的是让自己产生人类主观的谬误。
2019年3月, Netflix出品的《爱,死亡,机器人》(“Love, Death + Robots”)第一季上线,随即广受赞誉,一举拿下艾美5座动画大奖。“爱死机”系列的成功源于其是硬科幻创作与硬科技制作的群贤毕集——剧本上网罗全球优秀的科幻短篇为故事蓝本,技术上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动画CG、游戏与视觉工作室,既象征电影工业的顶点又兼具故事内容的锐度。颠覆性的10分钟时长,风格迥异又毫无关联的故事,更使其独树一帜地迎合了碎片化的流媒体时代。

爱死机单集的信息化图标(Icon fonts)均出自Michael Chernyak 和 Ofer Ariel两位设计师之手,仅以三个图标概括出每集的大致剧情与主旨
《爱死机》这种短剧形式的出现,无疑给了那些曾经不受科幻作品影视化青睐的短篇小说机会。平面手绘的《齐马蓝》在一众炫技式的CG渲染中显得“返璞归真”,全集亦无什么血雨腥风的大场面,既不“酣畅淋漓”也不“挥金如土”,凭什么它是“爱死机”最受好评的一集?

失去易变性就失去了艺术,没有艺术就没有真理——《齐马蓝》
虽然“写科幻小说的人不必成为科学家”,但是《齐马蓝》的原著作者阿拉斯泰尔·普雷斯顿·雷诺兹 (Alastair Preston Reynolds) 确实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科学家——他曾在纽卡斯尔大学学习物理学与天文学,而后在圣安德鲁斯大学获得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就发布了多部硬科幻小说作品,在全职写作之前都在欧洲航天局供职。

S01E14《齐马蓝》与S01E07 《天鹰座裂隙之外》均改编自阿拉斯泰尔·雷诺兹的同名科幻短篇,这些故事也成为他首次被影视化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致情节设定相同,但是《齐马蓝》原著与“爱死机”版本的主旨却是全然不同的。“爱死机”改编中完全删去了像蜂鸟一般随行在主人身边的记忆机器人“AM”,在人们可以通过机械改造达到数千年寿命的未来世界,有机记忆早已在漫长的人生经历中衰退,此时的人们过度依赖于记忆存储设备,就像是自己的一部分,这些设备不仅能事无巨细地记录生活,还能根据主人过往的决定提出建议。
而“记忆”与一个“主观人格”的彼此塑造恰恰是原著中齐马穷尽一生的追求,是成为“人”而具有主观意识的标志,记者克莱与齐马之间对话的深入也是从对“记忆”的不同理解而展开。
原著中故事一开始,齐马大师的谢幕演出已经结束了一个星期,通过星际旅行特地前来的看客纷纷失望而归,观景台一天比一天空旷,记者嘉莉·克莱看着齐马像一具浮尸周而复始地游动。
两个星期前,克莱跟许多百年都不曾得到回应的记者一样,为了见证齐马封山之作前往威尼斯,却意外收到了齐马的邀请,上面提到采访过程中不允许携带任何记录设备,甚至是纸笔。
齐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蓝色——齐马蓝而著称,这是一种精确的色彩,由科学上的角度和强度定义。当齐马的艺术出现在公众视野时,齐马本人已经是经过激进赛博改造的完美形态,可以无视极端环境,自由地去任何他想去的地方寻找灵感。
“他的双眼被摄像头取代,对宽幅的电磁频谱敏感,经由通感桥的模块处理,就像是欣赏音乐。他的整个身体被一种合成材料覆盖,这种合成材料会根据他的心情和周围的环境变换颜色和纹理。他的皮肤不但刀枪不入,而且能将全方位的感知准确地传递给大脑。他根本无需呼吸,因为他的整个心血管循环系统已经被封闭的自循环生命维持系统替代。他无需吃喝,无需处理体内垃圾,纳米级的微型修复机器人遍布身体,使他能够忍受在几分钟内足以杀死一个普通人的辐射。”
齐马无需睡觉,他夜以继日地完成气势恢宏、描绘星场的巨幅壁画。直到有一天,在经历了比往常更长的酝酿期之后,齐马推出了第一幅“齐马蓝”元素的作品:一个蓝色的小方块栖息在画面正中,毫无理由地出现。
接下来的十几年里,齐马的每幅画中都会镶嵌一个相同蓝色的形状,这个抽象的形状逐渐成为主导,宇宙的景致反而变成了画作的边界。不久之后,齐马就推出了他的第一幅全蓝壁画,这幅画大到足以覆盖一栋千层楼房的立面——这只是开始。
很快,齐马的纯蓝壁画已经大到从外太空都肉眼可见,在整个银河系中,观众的视野都被蓝色浸透。千米高的蓝色薄片从风暴肆虐的海面升起,一万千米的蓝色薄片在星际空间漂浮,整个天体被装在蓝色容器里染色,掠日彗星的表面化学反应被改变使其拖上一条蓝色彗尾……他不再使用画笔和颜料,而是由采矿机器人舰队撕开小行星,为他的创作提供原料,整个恒星经济体彼此间相互竞争,只为接纳齐马的作品。
此时的齐马早已名声显赫,却从不接受采访,也不暗示这种特殊蓝色的意义,直到在“归隐大作”前,邀请了克莱前来。
齐马询问克莱是喝白葡萄酒还是红葡萄酒,克莱一时间无法回答,因为若是平日,已经跟随了她几百年的 “AM”会替她瞬间作出选择。当下99%的人都选择了神经植入,让记忆存储完全融入自我意识,无从分辨其与生物有机记忆的区别,克莱所使用的体外跟随的“A M”设备早已不再流行。齐马感叹这样全数接受智能的指引,让生活变成了一套可预测反应,冻结了想象力,虽然人们确实需要机器来管理长达千年的记忆。
“AM”是台完美的机器,它不知如何扭曲与遗忘记忆,只是一个机械如摄影的记录过程。人类自身则不同,细节的谬误会成为记忆的一部分,随着每一次回忆变得坚实而富有质感,记忆也被赋予它不应有的意义。
灵魂的艺术是记忆的易变才是《齐马蓝》原著在讨论的议题,而“爱死机”讨论的则是灵魂的归属。齐马的蓝,齐马的艺术,都源于他仿佛人类记忆运作模式的一次错误:齐马在一块画布上误涂了颜色,效果却犹如电光石火,触及了齐马强烈而原始的记忆,抵达体验之境,在这里,这种特殊的蓝色是整个世界最重要的东西。
齐马带领克莱参观了仍未完工的隐退仪式举办地——一个普通的破旧游泳池。与齐马那些动辄粉刷行星的银河舞台相比,这个泳池有些相形见绌,但这里就是齐马遍寻的探索终点,是所有一切的指向之处。他终于在此理解了自己,他要在这里还“齐马蓝”这个颜色自由。
齐马的记忆是不完整的,记忆中只有被改造后的生活,他想要挖掘自己的过去,才能理解为何齐马蓝可以带来如此强烈的震颤。他找寻记忆最深处的线索,是改造医生的姓名——“科巴戈”。
他摸索着姓名再度造访了一万九千光年外的哈尔科夫八号,这个星球因提供法外医疗服务而臭名昭著。诊所还在,由科巴戈的孙子经营,经过记录查询,齐马从来就不是一个“人”,他作为一个机器人被拆解,核心认知功能被整合到一个缸中养殖的生物宿主体内,两者之间,早已分不清楚谁是主人,谁是奴隶。
齐马最开始是在地球上诞生的。在智能机器诞生的时代,一个年轻人从邮购公司购买了一个廉价的泳池清洁器,他给机器人配备了全彩视觉系统和一个可以“思考”的大脑,机器人得以自行决定清洁策略。这套机器人强大的自动化性能让年轻人赚到了第一桶金,很快,他的公司就成为了智能机器人市场的领导者。
年轻人从未忘记最初的那台泳池清洁器,他不断地将最新的软硬件加装在它身上。渐渐地,这台机器成为了他所有作品中最聪明的一个,在家族中代代相传,随年轻人的孙子移居到了火星。齐马在地球上一个早已废弃的叫“硅谷”的地方,掘地数米找到了这个特殊蓝色的泳池——齐马蓝正是瓷砖达到干净程度的颜色,这个泳池正是齐马一切的起点。
最后一件作品即将亮相,现在齐马要回家了。
前来见证齐马隐退的最后一件作品的人都在期待一个胜过此前所有作品,逼近浩瀚无限的“大制作”,坚信这个平平无奇的泳池只是障眼法。
齐马跳入池中,向这片蓝色交出自己,缓慢地、有条不紊地关闭上层大脑的功能,一切都是不可逆转的,对于失去之物,也并不会后悔。
有些东西会被保留下来——一枚小小的内核,足以让他的心灵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它有足够的心智去欣赏周遭的环境,欣赏亮洁如新的齐马蓝色的瓷砖,并从执行任务中获取涓涓细流般的快乐和满足。
在齐马谢幕之后,记者克莱解除了“AM” 这根精神拐杖,复又通过自身的生物神经去记忆与决定,与齐马的会面并没有因没有记录设备的跟随,而如想象中那般消弭,反而让克莱念念不忘,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回忆变得愈发柔和与明亮。
每隔几十年,克莱还是会乘坐前往地球加州那处泳池的破光船,加入零星散落在看台上,少数执着的见证者。看台上总是惋惜的回声与悲伤,却从未完全空旷,总有人还在期待齐马会带来最后一次惊喜。
这就是齐马的艺术。
人类追求的是将自己改造成无懈可击的机器,而机器追求的是让自己产生人类主观的谬误。《齐马蓝》作为一部讨论艺术与哲学的软科幻作品,向观众发出了“何为灵魂” “何为真实”“何为艺术”的设问,一如 《银翼杀手2049》结尾复制人雨中的一滴泪,整部电影的铺垫,不过是对那场雨的注解。
《齐马蓝》原著作为科学家写出的科幻作品,却洋溢着科幻小说“新浪潮”时期的人本主义的精神,并把故事的重点通过对“记忆”的思考带回了人类浩瀚而飘渺的内心世界,在原始野蛮的时空深处,去刻画普通人类生命的脆弱以及坚持不懈的人类精神。
自弃冰冷的“机械性”,回归人性,爱具体的人和事物,对意料之外的经历安之若素,即使有时候人生并不总是多么波澜壮阔,只是心灵深处发生了一些微小的颤动。齐马在自身感受到了久违的属于人类的喜悦与感动,每一个观众与读者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