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日上,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向北京中关村通力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颁发感谢状,感谢中关村通力和元客方舟对中哈双边关系作出贡献。
据悉,中哈青年数字人项目由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联合发起,历时数月,于11月25日正式发布。在此期间,三方共同组织开展项目合作,并组织青年讨论会,清华大学学生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学生共同参与讨论,为两国青年数字人贡献青春力量。讨论最终确定了两个数字人的基础信息身份特征。
制作阶段,中关村通力积极协调各方共同完成数字人制作,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下的光场共性技术平台为数字人制作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该平台搭载了元客方舟的LuStage光场重建系统,采用高速同步相机阵列系统,可在短时间内重建出包含三维空间、颜色等完备的人脸/人体光场信息。同时,清华清尚智慧场景创新设计研究院也共同参与数字形象发布工作,完成中哈青年数字人形象亮相短片。
目前,中国青年数字人已经与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代表中方形象的数字人也会作为中方对外友好交往青年形象,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也希望将代表哈萨克斯坦青年的数字人形象融入今后开展的各项交流活动中,持续进行数字人 IP 打造,形成中哈青年文化交流的标志与代言。
数字人:指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由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多重人类特征(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 交互能力等)的综合产物。虚拟数字人可按人格象征和图形维度划分,亦可根据人物图形维度划分。人物形象、语音生成模块、动画生成模块、音视频合成显示模块、交互模块构成虚拟数字人通用系统框架。
数字人技术自出现以来,就被各界所关注。2020年虚拟数字人发展白皮书就对数字人发展进行了展望,其中提到虚拟数字人将在影视、传媒、游戏、金融和文旅等领域,形成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为行业赋能。在近些年的数字人产业研究报告中也提到,数字人产业早已不在最初单一的方向上驻足停留,而是向着更多维度迈进。在技术快速迭代的基础上,数字人产业的拓展,意味着其未来其形式必将还会有更大的变化,而背后究竟还能给文化、经济、社会关系带来多大的想象,值得期待。